中國威脅下台灣自救之道
張旭成(前國安會副秘書長)
為因應中共政權併吞台灣的陰謀,台灣的一群民間公民團體、智庫、學者,和仁人志士倡議新的國家策略和推動台灣的和平中立。10月間,由前副總統呂秀蓮領導,成立了「台灣和平中立大同盟」,並籌組「和平大使團」預定招募1萬名台灣和國外的和平大使以推動此一運動,積極爭取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支持。
迄今已有500多位來自民間團體、企業界,和關心國事的海內外人民用行動表達支持,加入「和平大使團」,包括數十位美國、中南美洲、亞洲,和非洲的台商。我們以為,凡有助於強化、鞏固、確保台灣主權的任何主張,都應正面看待。
台灣成為和平中立國之道,必須經由公民投票,凝聚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國民意志。舉行公民投票前,台灣社會各界應舉行廣泛和深入的正反辯論 (如同今年9月間蘇格蘭獨立公投在英國的辯論),以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和帶動世界民主國家對台灣未來的關心。一旦公投通過,政府必須宣布台灣人民的選擇,爭取國際社會及聯合國支持;立法院也必須立法,並將台灣的和平中立入憲,成為台灣的基本國策。
因為北京圖謀與國民黨政府「政治協商」或動武以達成終極統一,台灣推動和平中立是「預防性防衛」措施 (a preventive defense measure)。如果台灣被中國併吞,中國即可利用台灣為其擴張到西太平洋的基地,對美、日和其他亞太國家構成新安全威脅。主張台灣中立人士需適時提供有力論述和說明,尋求美、日和亞太國家的支持。台灣將採取武裝中立 (armed neutrality) 的政策,如瑞士和瑞典,建立強大國防和嚇阻力量,以保障台灣的安全和中立。
美國對台軍售和安全協助,強化台灣自衛能力以嚇阻中國侵佔台灣是美國在亞洲的「核心利益」。美國因本身利益制定了「台灣關係法」,美台利益是共同和重疊的。2005年2月,中國「人代會」通過「反分裂國家法」前夕,美日外長和防長舉行「2+2」會議,重申兩同盟國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全的共同利益。台灣歡迎美日安保宣示,是「被動的受益者」。
簡言之,和平中立的台灣是亞太區域和平和安定的正面力量,有助於維護台灣海峽及巴士海峽得航行自由和安全,應為美日及亞太國家所歡迎。在美日安保和防禦架構下,台灣被定位為「周邊有事」的範圍,甚至是美國亞太同盟的「隱形成員」。
可以預期的,一心欲併吞台灣的中共政權一定強烈反對。由於北京的壓力,小布希政府曾反對陳水扁政府「入聯公投」及其他可能「改變現狀」措施。未來美國政府是否仍會反對台灣的中立公投?如果台灣宣佈中立,是否影響美國「台灣關係法」的存在與運作?排除台美安全合作,中立的台灣是否有足夠力量抗拒中共的軍事威脅?這些問題影響國人是否支持宣布中立化,支持者必須提出有說服力的答案和論述。